本標(biāo)準(zhǔn)規(guī)定了人類工效學(xué)使用的人體測量方法,適用于用人體測量儀進(jìn)行成年人和青少年的測量。
1 測量條件
本標(biāo)準(zhǔn)所規(guī)定的測量方法,只有在被測者姿勢、測量基準(zhǔn)面和其他測量條件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始有效。
1.1 基本姿勢
1.1.1 直立姿勢(簡稱:立姿)被測者挺胸直立,頭部以眼耳平面定位,眼睛平視前方,肩部放松,上肢自然下垂,手伸直,手掌朝向體側(cè),手指輕貼大腿側(cè)面,膝部自然伸直,左、右足后跟并攏,前端分開,使兩足大致呈45°夾角,體重均勻分布于兩足。為確保直立姿勢正確,被測者應(yīng)使足后跟、臀部和后背部與同一鉛垂面相接觸。
1.1.2 坐姿 被測者挺胸坐在被調(diào)節(jié)到腓骨頭高度的平面上,頭部以眼耳平面定位,眼睛平視前方,左、右大腿大致平行,膝大致彎屈成直角,足平放在地面上,手輕放在大腿上。為確保坐姿正確,被測者的臀部、后背部應(yīng)同時靠在同一鉛垂面上。
無論何種測量姿勢,身體都必須保持左右對稱。由于呼吸而使測量值有變化的測量項目,應(yīng)在呼吸平靜時進(jìn)行測量。
1.2 測量基準(zhǔn)面
1.2.1 矢狀面 人體測量基準(zhǔn)面的定位是由三個互為垂直的軸(鉛垂軸、縱軸和橫軸)來決定的。通過鉛垂軸和縱軸的所有平面都稱為矢狀面。
1.2.2 正中矢狀面 在矢狀面中,把通過人體正中線的矢狀面稱為正中矢狀平面。正中矢狀平面將人體分成左、右對稱的兩個部分。
1.2.3 冠狀面 通過鉛垂軸和橫軸的所有平面都稱為冠狀面。冠狀面將人體分成前、后兩個部分。
1.2.4 水平面 與矢狀面及冠狀面同時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稱水平面。水平面將人體分成上、下兩個部分。
1.2.5 眼耳平面 通過左、右耳屏點和右眼眶下點的水平面稱為眼耳平面或法蘭克福平面。
1.3 測量方向
1.3.1 在人體的上、下方向上,將上方稱為頭側(cè)端,將下方稱為足側(cè)端。
1.3.2 在人體的左、右方向上,將靠近正中矢狀面的方向稱為內(nèi)側(cè),將遠(yuǎn)離正中矢狀面的方向稱為外側(cè)。
1.3.3 在四肢上,將靠近四肢附著部位的稱為近位,將遠(yuǎn)離四肢附著部位的稱為遠(yuǎn)位。
1.3.4 在上肢上,將橈骨側(cè)稱為橈側(cè),將尺骨側(cè)稱為尺側(cè)。
1.3.5 在下肢上,將脛骨側(cè)稱為脛側(cè),將腓骨側(cè)稱為腓側(cè)。
1.4 支撐面
立姿時站立的地面或平臺以及坐姿時的椅平面應(yīng)是水平的、穩(wěn)固的和不可壓縮的。
1.5 被測者的衣著
要求被測者裸體或穿著盡量少的內(nèi)衣(例如只穿內(nèi)褲和汗背心)在后者的情況下,在測量胸圍時,男性應(yīng)撩起汗背心、女性應(yīng)松去胸罩后進(jìn)行測量。
1.6 測量值讀數(shù)精度
線性測量項目的測量值讀數(shù)精度為1毫米,體重的讀數(shù)精度為0.5公斤。
2 頭部測量項目的測量方法
編 號
|
測量項目
|
測 量 方 法
|
測量儀器
|
2.1
|
頭最大長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左側(cè)用彎腳規(guī)測量從眉間點至枕后點的直線距離
測量時,測量者以左手的姆指、食指和中指指尖將彎腳規(guī)的一只量腳的端部固定在眉間點上,用右手使彎腳規(guī)的另一只量腳的端部在被測者的枕部沿正中矢狀面上作上、下滑動,當(dāng)彎腳規(guī)主尺上的刻度顯示出最大值時,此即為頭最大長
|
彎腳規(guī)
|
2.2
|
容貌面長Ⅰ
|
被測者取立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右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發(fā)緣點至頦下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2.3
|
形態(tài)面長
|
被測者取立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右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鼻梁點至頦下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2.4
|
鼻高
|
被測者取立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右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鼻梁點至鼻下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2.5
|
頭最大寬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用彎腳規(guī)測量左、右顱側(cè)點之間的直線距離。
測量時,測量者分別以左、右手的姆指、食指和中指指尖捏住彎腳規(guī)兩量腳的端部并使其在被測者的左、右顱部作圓周形滑動,當(dāng)彎腳規(guī)主尺上的刻度顯示出最大值時,此即為頭最大寬
|
彎腳規(guī)
|
2.6
|
瞳孔點間距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右手持直腳規(guī)測量左、右瞳孔點之間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2.7
|
面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彎腳規(guī)測量左、右顴點之間的直線距離。
測量時,測量者分別以左、右手的姆指、食指和中指指尖捏住彎腳規(guī)兩量腳的端部并使其在左、右顴弓上滑動,當(dāng)彎腳規(guī)主尺上的刻度顯示出最大值時,此即為面寬
|
彎腳規(guī)
|
2.8
|
鼻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右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左、右鼻翼點之間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2.9
|
口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右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左、右口角點之間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2.10
|
頭圍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軟卷尺測量以眉間點為起點經(jīng)枕后點至起點的圍長
|
軟卷尺
|
2.11
|
頭矢狀弧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左側(cè),用軟卷尺在正中矢狀面上測量從眉間點至枕外隆突點的弧長
|
軟卷尺
|
2.12
|
頭冠狀弧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軟卷尺在冠狀面上測量從一側(cè)耳屏點至另一側(cè)耳屏點的弧長
|
軟卷尺
|
3 立姿測量項目的測量方法
編 號
|
測量項目
|
測 量 方 法
|
測 量 儀 器
|
3.1
|
身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用手移動人體測高儀的活動尺座,使活動直尺與頭頂點相接觸,測量從頭頂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2
|
眼高Ⅰ
|
被測者取立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。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移動人體測高儀的活動尺座,用活動直尺測量從瞳孔點至地面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3
|
眼高Ⅱ
|
被測者取立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眼內(nèi)角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4
|
肩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肩峰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5
|
髂前上棘點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測量者在被測者的右前方取下蹲姿勢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髂前上棘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6
|
大轉(zhuǎn)子點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大轉(zhuǎn)子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7
|
會陰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但兩腿稍為叉開站立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測量者在被測者的左前方取下蹲姿勢,使活動直尺靠在右大腿內(nèi)側(cè)和陰囊之間(對于婦女來說,是靠在右大腿內(nèi)側(cè)),然后,被測者兩腿并攏移動活動直尺直到測量者感受到恥骨的阻止為止,測得的數(shù)值即為會陰高
|
人體測高儀
|
3.8
|
頸椎點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并使活動直尺與矢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左后方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頸椎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9
|
橈骨點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右側(cè)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橈骨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10
|
肘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但前臂水平前伸,手掌朝向內(nèi)側(cè)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平行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移動活動直尺使其下緣與肘部最下點平齊,測量從肘部最下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11
|
中指指尖點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采取下蹲姿勢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中指指尖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12
|
手功能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右手握直徑為20毫米的握棒,握棒的長軸保持水平且與矢狀面相平行。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在被測者右前方采取下蹲姿勢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握棒軸心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13
|
中指指點上舉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但右上肢垂直上舉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右上肢中指指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14
|
雙臂功能上舉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但右手握直徑為20毫米的握棒,握棒的長軸保持水平且與矢狀面相平行,兩上肢作最大限度地垂直上舉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握棒軸心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15
|
脛骨點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并使活動直尺與矢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在被測者的右前方采取下蹲姿勢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脛骨點至地面的垂距
|
人體測高儀
|
3.16
|
兩臂展開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但兩臂作側(cè)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手持人體測量儀,測量被測者兩中指指尖點之間的直線距離(方法一)。
在墻上貼有刻度的毫米方格紙,并以墻角為方格紙的起點。被測者取立姿,兩臂作側(cè)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,并以一側(cè)的中指指尖點與墻角相接觸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前方,手持一直角三角形的木塊,使它的一直角邊與被測者的另一中指指尖點相接觸,測量兩中指指尖點之間的直線距離(方法二)
|
人體測高儀
毫米方格紙及直角三角形木塊
|
3.17
|
兩臂功能展開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左、右手均握直徑為20毫米的握棒作側(cè)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,且使握棒的長軸保持水平且與矢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人體測高儀,測量左、右握棒軸心點之間的距離
|
人體測高儀
|
3.18
|
兩肘展開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但兩臂在水平面上彎屈,手掌朝下,手指伸直并攏,并且觸及胸部,作側(cè)向最大限度水平伸展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人體測高儀,測量被測者兩肘尖之間的直線距離
|
人體測高儀
|
3.19
|
內(nèi)踝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采取下蹲姿勢,將直腳規(guī)放置在被測者右腳內(nèi)踝一側(cè),移動尺框,使活動量腳端點與內(nèi)踝點相接觸,測量從內(nèi)踝點至地面的垂距
|
直腳規(guī)
|
3.20
|
最大體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左、右兩臂最向外突出部位間的最大水平寬度
|
圓桿直腳規(guī)(由人體測高儀的、二節(jié)與二支直尺組成,以下相同)
|
3.21
|
肩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左、右肩峰點之間的水平寬度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22
|
最大肩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左、右兩上臂三角肌最向外突出部位間的最大水平寬度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23
|
大轉(zhuǎn)子點間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圓桿彎腳規(guī),測量左、右大轉(zhuǎn)子點間的水平寬度
|
圓桿彎腳規(guī)(由人體測高儀的、二節(jié)與二支彎尺組成,以下相同)
|
3.24
|
臀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臀部兩側(cè)向外最突出部位間的最大水平寬度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25
|
胸厚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在乳頭點高度上,軀干前后最突出部位間平行于矢狀面的最大水平距離(乳房下垂的中老年婦女應(yīng)改用胸中點)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26
|
腰厚
|
被測者取立姿,放松腹部肌肉。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在最小腰圍高度上,腰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間平行于矢狀面的水平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27
|
腹厚
|
被測者取立姿,放松腹部肌肉。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在髂嵴點高度上,腹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間平行于矢狀面的水平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28
|
臀厚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在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高度上,臀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間平行于矢狀面的水平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29
|
頸圍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軟卷尺測量經(jīng)喉結(jié)節(jié)點的頸部水平圍長
|
軟卷尺
|
3.30
|
胸上圍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軟卷尺測量經(jīng)左、右腋窩后點的水平圍長
|
軟卷尺
|
3.31
|
胸圍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軟卷尺測量正常呼吸時經(jīng)乳頭點的水平圍長(乳房下垂的中老年婦女應(yīng)改用胸中點)
|
軟卷尺
|
3.32
|
最小腰圍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軟卷尺測量在肋弓與髂嵴之間經(jīng)腰最細(xì)部位的水平圍長
|
軟卷尺
|
3.33
|
腰圍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軟卷尺測量經(jīng)臍點的腰部水平圍長
|
軟卷尺
|
3.34
|
臀圍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用軟卷尺測量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高度上的水平圍長
|
軟卷尺
|
3.35
|
上肢長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后右方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測量從肩峰點至中指指尖點的直線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36
|
全臂長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后右方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肩峰點至橈骨莖突點的直線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37
|
上臂長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后右方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肩峰點至橈骨點的直線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38
|
前臂長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后右方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橈骨點至橈骨莖突點的直線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39
|
大腿長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在被測者的前右方采取下蹲姿勢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髂前上棘點至脛骨點的直線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3.40
|
小腿長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在被測者的正前方采取下蹲姿勢, 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脛骨點至內(nèi)踝點的直線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 坐姿測量項目的測量方法
編 號
|
測量項目
|
測 量 方 法
|
測量儀器
|
4.1
|
坐高
|
被測者取坐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頭頂點至椅面的垂距
|
坐高椅及人體測高儀
|
4.2
|
坐姿眼高Ⅰ
|
被測者取坐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瞳孔點至椅面的垂距
|
坐高椅及人體測高儀
|
4.3
|
坐姿眼高Ⅱ
|
被測者取坐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眼內(nèi)角點至椅面的垂距
|
坐高椅及人體測高儀
|
4.4
|
坐姿肩高
|
被測者取坐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方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肩峰點至椅面的垂距
|
坐高椅及人體測高儀
|
4.5
|
坐姿枕外隆突點高
|
被測者取坐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枕外隆突點至椅面的垂距
|
坐高椅及人體測高儀
|
4.6
|
坐姿頸椎點高
|
被測者取坐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頸椎點至椅面的垂距
|
坐高椅及人體測高儀
|
4.7
|
坐姿肘高
|
被測者取坐姿,上臂自然下垂,前臂水平前伸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肘部最下點至椅面的垂距
|
坐高椅及人體測高儀
|
4.8
|
坐姿膝高
|
被測者取坐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測量者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采取下蹲姿勢;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從臏骨上方的大腿上表面至地面的垂距
|
坐高椅及人體測高儀
|
4.9
|
坐姿大腿厚
|
被測者取坐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在被測者的右前方采取下蹲姿勢,移動活動直尺,測量大腿上表面最高點至椅面的垂距
|
坐高椅及人體測高儀
|
4.10
|
小腿加足高
|
被測者取坐姿,將人體測高儀放置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并使活動直尺與冠狀面相平行,測量者在被測者的右前方采取下蹲姿勢,移動活動直尺使它與膝彎屈處的股二頭肌肌腱相接觸,測量由此處至地面的垂距
|
坐高椅及人體測高儀
|
4.11
|
前臂加手前伸長
|
被測者取坐姿,上臂自然下垂,前臂水平前伸,手指伸直,手掌朝向內(nèi)側(cè)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肘部后緣至中指指尖點的水平直線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.12
|
前臂加手功能前伸長
|
被測者取坐姿,上臂自然下垂,前臂水平前伸,手握直徑為20毫米的握棒,握棒長軸垂直朝上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肘后緣至握棒軸心點的水平直線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.13
|
上肢前伸長
|
被測者取坐姿,上肢向前方自然地水平伸展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坐高椅靠背面(即背的后緣)至中指指尖點的直線距離
|
坐高椅及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.14
|
上肢最大前伸長
|
被測者取坐姿,上肢向前方作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坐高椅靠背面(即背的后緣)至中指指尖點的水平直線距離
|
坐高椅及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.15
|
上肢功能前伸長
|
被測者取坐姿,手握直徑為20毫米的握棒,握棒長軸垂直朝上,上肢向前方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坐高椅靠背面(即背的后緣)至握棒軸心點的水平直線距離
|
坐高椅及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.16
|
臀膝距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在被測者右側(cè)采取下蹲姿勢,用圓桿直腳規(guī)測量從坐椅靠背面的鉛垂線(即臀部后緣最后突點)至臏骨前緣的水平直線距離
|
坐高椅及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.17
|
坐深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在被測者右側(cè)采取下蹲姿勢,用圓桿直腳規(guī)測量從坐高椅靠背面的鉛垂線(即臀部后緣最后突點)至小腿腘窩后緣的水平直線距離
|
坐高椅及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.18
|
臀至腿肚后緣距離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在被測者右側(cè)采取下蹲姿勢,用圓桿直腳規(guī)測量從坐高椅靠背面的鉛垂線(即臀部后緣最后突點)至小腿腿肚最粗處后緣的水平直線距離
|
坐高椅及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.19
|
坐姿下肢長
|
被測者取坐姿,右下肢向前方作最大限度的水平伸展,且腳掌與小腿呈直角,測量者在被測者右側(cè)采取下蹲姿勢,用圓桿直腳規(guī)測量從坐高椅靠背面的鉛垂線(即臀部后緣最后突點)至足后跟掌面的直線距離
|
坐高椅及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.20
|
坐姿兩肘間寬
|
被測者取坐姿,但上臂下垂,前臂水平前伸,手掌朝向內(nèi)側(cè)。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測量被測者左、右肘部向外側(cè)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.21
|
坐姿臀寬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在被測者正后方采取下蹲姿勢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被測者臀部左、右向外側(cè)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4.22
|
兩膝寬
|
被測者取坐姿,但足和膝部并攏,測量者在被測者正前方采取下蹲姿勢,手持圓桿直腳規(guī),測量被測者兩膝向外側(cè)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距離
|
圓桿直腳規(guī)
|
5 手部和足部測量項目的測量方法
編 號
|
測量項目
|
測 量 方 法
|
測量儀器
|
5.1
|
手長
|
被測者前臂抬平將右手伸直,手掌面朝上,測量者用直腳規(guī)測量從連結(jié)橈骨莖突點與尺骨莖突點在掌側(cè)面連線中點(此點與腕關(guān)節(jié)皮膚彎屈膚紋的中點大致相應(yīng))至中指指尖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5.2
|
手寬
|
被測者前臂抬平將手伸直,手掌面朝上,測量者用直腳規(guī)測量從橈側(cè)掌骨點至尺側(cè)掌骨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5.3
|
手握圍
|
被測者手握一測量錐,測量錐錐底朝上,手的尺側(cè)(即小姆指側(cè))朝向錐尖,大姆指自由地置在食指指尖的外側(cè),其余各指握住測量錐且使各指尖輕輕觸及掌心皮膚,從測量錐上讀出食指和姆指根部圍成的圓環(huán)的內(nèi)圍長
|
測量錐(測量錐每增長80毫米,半徑增加5毫米;在軸縱方向上,每隔2毫米,標(biāo)出圍長)
|
5.4
|
足長
|
被測者以兩足之間的距離與肩等寬的姿勢直立,體重均勻分布于兩足,其右足的足后跟點與量足儀的后擋板相接觸,且使從足后跟點至第二趾趾尖點的連線與量足儀的縱軸相平行,移動水平活動尺,測量從足后跟點至最長足趾趾尖點的水平直線距離
|
量足儀
|
5.5
|
足寬
|
被測者以兩足之間的距離與肩等寬的姿勢直立,體重均勻分布于兩足,測量者在被測者的右前方采取下蹲姿勢,用直腳規(guī)測量被測者右足從脛側(cè)跖骨點至腓側(cè)跖骨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5.6
|
足圍
|
被測者以兩足之間的距離與肩等寬的姿勢直立,體重均勻分布于兩足,測量者在被測者的右前方采取下蹲姿勢,用軟卷尺測量以被測者右足的脛側(cè)跖骨點為起點經(jīng)足背、腓側(cè)跖骨點和足掌面至起點的圍長
|
軟卷尺
|
6 體重
編 號
|
測量項目
|
測 量 方 法
|
測量儀器
|
6.1
|
體重
|
被測者裸體,用醫(yī)用人體秤稱量身體的重量
|
醫(yī)用人體秤
|
附 錄 A
推薦使用的人體測量項目的測量方法
(參考件)
附錄A中推薦使用的人體測量項目,采用本附錄中的測量方法和測量儀器。
A.1 頭部測量項目的測量方法
編 號
|
測量項目
|
測 量 方 法
|
測量儀器
|
A.1.1
|
頭全高
|
用間接法測量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用人體測高儀分別測量從頭頂點和從頦下點至地面的垂距,兩者之差即為頭全高
|
人體測高儀
|
A.1.2
|
頭耳高
|
用間接法測量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 用人體測高儀分別測量從頭頂點和從耳屏點至地面的垂距,兩者之差即為頭耳高
|
人體測高儀
|
A.1.3
|
容貌面長Ⅱ
|
被測者取立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眉間點至頦下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4
|
容貌上面長
|
被測者取立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鼻梁點至口裂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5
|
形態(tài)上面長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直腳規(guī)測量從鼻梁點至齦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6
|
鼻長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鼻梁點至鼻尖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7
|
鼻深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鼻下點至鼻尖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8
|
唇全高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從上唇中點至下唇中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9
|
額最小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左、右顳嵴點之間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10
|
兩耳外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后方,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左、右兩耳向外側(cè)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11
|
兩耳屏間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彎腳規(guī),測量左、右耳屏點之間的直線距離
|
彎腳規(guī)
|
A.1.12
|
兩眼外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左、右眼外角點之間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13
|
兩眼內(nèi)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手持直腳規(guī),測量左、 右眼內(nèi)角點之間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14
|
眼裂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前方,手持直腳規(guī)在被測者的右眼上,測量從眼外角點至眼內(nèi)角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15
|
兩下頜角間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彎腳規(guī)測量左、右下頜角點之間的直線距離
|
彎腳規(guī)
|
A.1.16
|
耳基部長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直腳規(guī),在被測者的右耳上測量從耳上附著點至耳下附著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17
|
容貌耳長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直腳規(guī),在被測者的右耳上測量從耳上點至耳下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18
|
容貌耳寬
|
被測者取立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右側(cè),手持直腳規(guī),在被測者的右耳上測量從耳前點至耳后點的直線距離
|
直腳規(guī)
|
A.1.19
|
耳屏點間額弧長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軟卷尺測量自一側(cè)耳屏點經(jīng)眉間點至另一側(cè)耳屏點的弧長
|
軟卷尺
|
A.1.20
|
耳屏點間頦下弧長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軟卷尺測量自一側(cè)耳屏點經(jīng)頦下點至另一側(cè)耳屏點的弧長
|
軟卷尺
|
A.1.21
|
耳屏點間頜下弧長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軟卷尺測量自一側(cè)耳屏點喉結(jié)節(jié)上緣的頜下至另一側(cè)耳屏點的弧長
|
軟卷尺
|
A.1.22
|
耳屏點間枕弧長
|
被測者取坐姿,測量者站立在被測者的正前方,用軟卷尺測量自一側(cè)耳屏點經(jīng)枕后點至另一側(cè)耳屏點的弧長
|
軟卷尺
|
|